中新網鹽城7月31日電 (記者 劉林 于從文)“以前的老梨樹,一畝地最多種12株,新品種一畝地能種300株;老梨樹進入盛果期需要5至6年,新品種第二年就能開花結果;種植密度不一樣,修剪方法也有很大不同……”
30日上午,談及新品種梨樹的養護技術,72歲的低收入戶孟懷安講得頭頭是道。他表示,自己已在種植大戶這里工作了一段時間,等到技術學習的再全面一些,就承包幾十畝土地“擼開袖子加油干”。
孟懷安是鹽城市濱??h現代農業產業園區的一名建檔立卡貧困戶,老伴身體不好,家中只有5畝高坡地,兒子離異收入微薄,還要帶兩個孫子,只能勉強維持生活。
前案村嶄新的民居?!∮趶奈?攝產業園位于濱??h城西南部,地處濱海、阜寧、響水、漣水四縣交界,廢黃河故道穿境而過。黃河奪淮入海時,泥沙堆積,將兩側耕地抬高、沙化?!暗貏莞?、沙質土壤,導致地里存不住水,只能種花生、玉米等耐旱作物,經濟效益低?!碑a業園管委會主任尹紅飛介紹。
近年來,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黨工委緊緊抓住“省渠北片區、黃河故道開發”兩大政策機遇,立足創建“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區、國家級農業產業化示范基地、國家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”的發展定位,大力實施黨建引領產業富民工程,壯大集體經濟、助力脫貧攻堅,推動村增積累、戶增收入。
據統計,園區已建成高效農業2.4萬畝,糧經比例達4:6,其中林果面積1.6萬畝,菜園面積8000畝。帶動5285戶農戶,其中低收入農戶928戶,戶年均增收3250元,增加村集體積累138萬元。
“對于像孟懷安這樣沒技術、沒資金的貧困戶,我們將他們安排到種植大戶這里打工,既能賺取工資,又能學習技術?!币t飛告訴記者,通過一定時間的學習,等到他們掌握了技術之后,園區會免費提供種苗,協助承包土地,全力助其拔“窮根”。
“針對貧困群眾進廠工作沒有頭緒、無從下手的困擾,由縣人社部門牽頭,開展扶貧‘職’通車,整合專項培訓資金,對的低收入農戶免費組織開展技術培訓?!睘I??h委副書記張孝榮介紹?!昂玫南敕?,好的項目得有好的人去實施,配強農村基層干部也是脫貧攻堅的關鍵?!?/p>
朱立雄是前案村黨支部書記,原來在太倉做土建工程,事業做得紅紅火火。2015年,鎮里找到朱立雄,希望他回鄉擔任村支部書記,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。性格耿直的朱立雄二話沒說,處理好在太倉的事務就回到前案村?!罢l叫我是黨員呢,黨員就要起到帶頭作用?!?/p>
那時的前案村,村容村貌臟亂差,村民懶散。朱立雄沒有太多的言語,就是做給大家看。他自己承包村民流轉的土地,搞起特色林木栽培,以高于同等用工的價格,優先吸納低收入村民務工;他組建村農機合作社,把合作社的5臺農機以每年1萬元的價格承包給機工手,外出進行農機服務,每年為村集體增收5萬元;省扶貧工作支持前案村500萬元搞分布式光伏發電,每年村集體可增收35萬元;他還把村里的機動土地流轉給附近的農場,每年收入30萬元?,F在,前案村集體年收入已達80萬元。
2016年前案村建檔立卡貧困戶是106戶,到今年還有16戶未脫貧?!按謇镆呀泴@16戶根據不同情況制訂一戶一策,精準幫扶,年底脫貧是板上釘釘的?!敝炝⑿坌判臐M滿。
30日,記者在前案村看到,嶄新的農舍整齊地排列在道路兩側,村部前的文化廣場猶如城市的小游園,屋頂的太陽能光伏電板在夏日的陽光下,熠熠發光,這個昔日的后進村已經“蝶變”成欣欣向榮的新鄉村。
據了解,近年來,濱??h加強農村帶頭人隊伍建設,健全選拔培養、常態管理等“六項機制”,堅持擇優選配、一線培養、引領示范、多元儲備“四位一體”推進,選拔103名退休退職干部、致富能人等任村書記,選聘302名退役士兵到村任職,儲備后備人才1378名,為脫貧攻堅提供了堅強保障。
強黨支部帶頭人及技術培訓激發了貧困群眾“勤勞脫貧”的內生動力,讓貧困群眾堅定了用勤勞雙手摘掉貧困帽子、創造幸福生活的信心和決心。
據統計,截至2018年底,濱海全縣累計脫貧3.57萬戶、8.78萬人,累計脫貧率達84.11%,全面消除4000元以下低收入人口,貧困發生率從2016年初的11.8%降至1.82%。20個省定、91個市定經濟薄弱村全部達標。(完)
本文地址:http://www.dgbyzp.com/dangjiangongzuo/76967.html
請遵守互聯網相關規定,不要發布廣告和違法內容
古龍鎮初級中學
古龍鎮初級中學創辦于1958年,前身為紅星中學,其中幾經易名,從1989年撤鄉建鎮后一直稱古龍鎮一中。學校服務十個村,四萬多人,現有34個教學班,2039名學生,116名教職工,其中專任教師113人,專任教師均達大學??埔陨蠈W歷。